为什么我们总说“上”厕所,“下”厨房?这种说法从何而来?

为什么我们总说“上”厕所,“下”厨房?这种说法从何而来?

原创 豆豆 好奇号

生活中我们常说“上”厕所、“下”厨房。这种说法从何而来?

为什么不是“下”厕所、“上”厨房?

01

古人的生存智慧

关于“上厕所”一词的由来,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。

春秋战国末期,由于农耕的发展,古人常常将厕所修建于猪圈之上,因为人们发现,这样的布局不仅节约空间,还能方便收集人的排泄物和猪的排泄物,用作培育农作物的肥料。

这种厕所构造一直持续到唐宋时期。

汉代陶制猪厕模型。图源:wikipedia

除了这种合二为一的“多功能厕所”,古代还比较常见的厕所是在空地中挖个大坑或埋下大缸,上方再放置两片长木板以供落脚,或者在落脚处用石块砌高,类似于现在北方的旱厕。

无论哪种风格的厕所,人们在排泄之前,都需要经历一个从低处走到高处的位移过程,所以有了“上厕”“如厕”“登厕”等词语。

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,“上厕所”逐渐成为一种比较通用和通俗的词汇,并被《现代汉语词典》收录。

02

古人对南北方位的观念差异

古人对南北方位的观念差异也是“上厕所、下厨房”的来源之一。

在古人的世界观里:北为上,南为下。

典型四合院模型。图源:wikipedia

以古代北方传统建筑“四合院”为例,我们来进一步了解下古人对南北方位的观念差异。

一座最简单的四合院包括正房、东厢房、西厢房3个主体结构,以及倒座房、耳房等多个辅助结构。

正房坐北朝南,采光极好,一般是一家之主的住所,也可以用来待客。东西厢房由子女居住,正房、厢房旁边的“耳房”以及倒座房用来安置下人或用作书房、厨房或杂物间等。

三进院落平面图。图源:wikipedia

出于对南北方位、生活便利等因素的考虑,古人一般将厕所修建在地势高的东北角,将厨房建在地势偏低的东南角或南面。

因此,去厕所就叫“上厕所”,去厨房叫“下厨房”。

02

文学作品的记载和传播

之所以形成了“上”厕所、“下”厨房的固定表达,也离不开文学作品的帮助。

元代杂剧《西厢记》中便有“下厨整治羹汤”的台词,在明清时期《红楼梦》等小说中也可以看到“上厕所”与“下厨房”等表达。

西厢记彩图。图源:wikipedia

这些文学作品对语言的记载和传播,使方位词与场所的搭配脱离具体空间,成为约定俗成的表达。

即便后来建筑格局改变,我们也常说“上厕所”“下厨房”。

现代生活中,即便抽水马桶取代了高台茅厕,集成灶具代替了传统厨房,但“上”“下”的方位表述依然被沿用。

“上”“下”方位词,除了搭配厕所、厨房这两个名词,还有N多种搭配,比如上船、上大学、下地狱、下楼梯等。除了这些,你还知道哪些搭配呢?快来评论区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吧!

参考资料

[1]张童瑶.中国古代如厕文化中的造物观念研究[D].青岛理工大学,2019.DOI:10.27263/d.cnki.gqudc.2019.000225.

原标题:《为什么我们总说“上”厕所,“下”厨房?这种说法从何而来?》

阅读原文

相关推荐